我与名师的距离——国培“送教育下乡”活动学习心得湖北省教师下乡工程(201*)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在松滋市举行。来自全市小学的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两天时间虽然短暂,但活动丰富多彩,包括4场现场观摩课、湖北省特级教师任丽君、中学高级教师刘进的专题讲座以及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在这堂课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和对学生默默的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语文教学的无限魅力,也让我不断思考:我和名师的距离还有多远?我和名师有什么区别?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1、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常说“给孩子一杯水,你就得有一桶水”。但今天,“给孩子一杯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要有源源不绝的泉水,否则就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广泛的求知欲,就无法让课堂变得有效、高效。 看看那些有成就的老师,谁不不爱读书,善于积累?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乐趣。今天坐在台上的名师们都能畅所欲言地畅谈教学知识,流利地回答问题,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想这与他们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今天任丽君老师的讲座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师多读书,引导学生读书,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老师不喜欢阅读,自己读书,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你不大量阅读,你自己的汉语素养就无法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素养呢?再看看自己,工作之余,我读的专业书籍不多,更不用说文学作品了,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每天工作好忙,既要教学,又要应对各种检查。 ,忙得头晕目眩,哪有时间学习?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一块海绵,只要你愿意挤,总会有一些的。”只要你想读书,你就会找到机会。只有读书,你才能体会到读书的好处。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一本充满诗歌的书可以给你带来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你要善于读书,不断地从书本中吸收养分,用智慧支撑你的灵性,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 。2、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今天的三位专家,他们的课之所以如此精彩,他们的讲座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与他们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和解读是分不开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金老师的话:“教学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是的,我们针对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刘老师教的课是《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刘老师抓住课文的特点,讲授神话的“神”。回顾自己,我的课都是一样的形式,有套路,没有不同课文的区别。这样的课堂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因此,对课文的深入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适的教案,让教学不再只是教课文、教课文。掌握本文的知识点。 3、缺乏毅力 如果你看看今天三位专家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种永不服输的干劲,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愿意在学习和研究中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的积累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就成功。成功的背后是无尽的付出和漫长的等待。然而,我常常只做三分钟的事情,无法坚持到底。听完专题报告,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认真学习,但没几天我就又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听了名师的课后,我决心再次向他们学习,但由于工作压力太大,你永远坚持不了多久。就像教学生一样,我必须改变这个问题。 4、缺乏工作热情 我经常对学校的日常琐事感到厌烦,每天几乎都是按部就班地生活。但在这次学习中,我看到了几位老教师,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在临近退休的时候仍然勤奋学习,不断反思。这不是他们的工作。热情?与这些老老师相比,我感到羞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激情走上讲台,用爱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努力每天超越自己。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不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我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这样我才能离名师越来越近!来源:网络编译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分享。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学习心得》由网友整理提供,转载分享时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www.cydn8.com/gongwen/274576.html 上一篇: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来研究创新 下一篇:以器求道:语文课程教学的思考